close

解開遊戲萬花筒---遊戲發展階段簡介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臺北市立南海實驗幼兒園特教班 林儀婷

   接續上ㄧ篇,我們已經在遊戲者的部分做好一些準備,當然在遊戲開始之前,我們還需要了解孩子發展到什麼階段,目前適合什麼類型的遊戲,這類遊戲該怎麼玩呢?這也是此次「玩什麼」要陸續介紹的範圍,上回我們提到遊戲開始前,大人該準備些、考慮什麼?

   這一次,我們要花奌篇幅介紹遊戲的分類:一般常見的遊戲能力發展與分類,不外乎以下幾種:(Piaget,1962、Smilansky,1968、Baron-Cohen,1987)

   從Piaget與Smilansky對認知遊戲的分類,大抵分為:

1.功能性遊戲:大約是出生到兩歲,用身體的重複性動作,像是跳跑、操弄玩具等等,主要是滿足感官的刺激。這一類遊戲,我們大概會使用到比較多的因果玩具、操弄性的玩具或是電子類的聲光玩具。

2.
建構性遊戲:使用具有可塑性的物品,像是積木、拼圖或是沙、水等,隨著孩子們年齡的增長及各方面能力的成熟,也會有更多豐富的行為表現,大約是:堆疊組合->比對->模仿->創意。例如年齡小的孩子,僅會將積木排一排或是堆高,接著就會運用積木堆房子、造型,然後可以模仿組較難的造型,接著會發揮自己創意組合一些機器人或是火車等等,學齡階段,甚至可以加入電動馬達等等製造機器人。

3.戲劇性遊戲:2歲左右的孩子會開始假裝遊戲,一開始是獨自想像情境或是角色,從假裝某些行為或是用玩具來假裝,像是把鍋子當帽子;開始隨著社會互動能力的進步,才會逐漸與他人一起進行團體社會戲劇遊戲,也就是進行一些角色的履行訂定扮演主題,這當中有分為(1)功能性角色,如用品模仿;(2)關係性角色,如:扮演媽媽與孩子;(3)不同造型特定角色,如郵差或是醫生護士等;(4)外圍角色,真正或假想的朋友。在高層次社會戲劇遊戲中會包含了:角色扮演、虛構的代替品、社交上的互動、語言上的溝通、以及投入劇本的持續力。在這一類遊戲中,孩子會透過與他人共同設計腳本、協商角色等,有更多後設認知或是社會互動能力的提升。

4.規則性遊戲:孩子會因為認知能力以及接受規則的能力進步,因此會開始玩規則性遊戲,年齡較小的孩子,玩規則性遊戲多半還是受到成人的協助指導,方能理解規則;學齡開始的孩子,大概就可以不用透過大人,由遊戲夥伴協商、訂定遊戲的規則,並且依照所約定的遊戲規則執行,這也與孩子的社會互動能力進展有很大的相關。另外,年齡較大或是能力較佳的孩童,他們會玩較高層次的社會規則遊戲,由2個以上的兒童參與共同目的的活動,彼此有組織能相互協調以達成目的,像是玩大富翁、參加足球隊、或是集體創作等等。

   當我們大約知道自己的孩子是處於哪一種遊戲階段時,還可以從遊戲中孩子所表現出的行為,知道孩子在遊戲中的社會性發展大約是哪個階段:

1.無所事事(較不像在遊戲):可能會在教室中遊走、到處張望 或是靜坐在一旁沒有做甚麼事情。

2.旁觀:其他孩子在小組或是團體遊戲時,孩子在旁觀看,但是沒有參與遊戲。

3.單獨遊戲:自己一個人玩,即使是在角落中,沒有跟他人有互動。

4.平行遊戲:孩子自己玩,可能與身旁的人玩一樣或是類似的遊戲(玩具),但彼此間沒有進一步互動,例如:一樣是在拼圖,但是彼此互不干擾(沒有互動)。

5.共同關係焦點的平行遊戲:與身旁的人玩一樣的玩具或是遊戲,彼此都有意識到對方的存在,但是並未共同遊戲。

6.共同意識的互補和互惠性遊戲:玩共同的玩具或是遊戲,在遊戲當中共事外,會相互協助完成,例如:一起堆積木、一起堆沙堡。

8.互補和互惠性遊戲(合作互動):這當中可能會包含了合作的社會假裝,或是複雜的社會假裝(後設溝通),例如:在娃娃家,孩子會扮演醫生病人的遊戲,當中會進行情節的設計、角色的分工等等,然後,當中間有人不照劇本演出時,孩子會跳出自己的腳色回到現實,這就是後設溝通,例如:孩子會說:小婷!醫生不是這樣看病的!


   綜合上述的認知或是社會發展,或許還不是很清楚的知道該怎麼去選擇,或是不知道孩子是屬於上述哪一個階段?這裡提供我的一些經驗,若是孩子已經上幼兒園,家長或是老師們可以觀察孩子在自由角落或是學習區當中,完全沒有提示與協助下的表現,觀察時間儘量超過10分鐘,儘量跨越三個以上的情境,例如:入園時間、積木角再加上娃娃家;另外,有些孩子會有固定喜好的角落,不干擾選擇他總是會到那個固定的角落去,那就建議多一些自由活動或小組活動的時間,或是特別更換擺放的玩具種類,例如擺放一些不同層次的玩具,藉以觀察孩子的遊戲能力,同時也可以看出孩子的興趣及喜好。

   這與平常適合孩子學習、探索的環境佈置原則不太一樣,在找出孩子遊戲能力的環境佈置上,應該儘量多元,讓孩子能夠不停的探索,不要擔心每一樣玩具只玩2分鐘,或是孩子只是東摸摸西摸摸,在遊戲為主的評估方式中,孩子操作玩具的能力、方式、喜好等等都是很好的訊息,也是從事遊戲教學很好的資源,可以幫助我們更容易掌握孩子的能力,更能引發孩子參與的動機喔!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ytyinglin 的頭像
    ytyinglin

    小林老師與寶德媽的天地

    ytying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