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是一國的---善用模仿讓我們更靠近

 

台北市南海實驗幼稚園特教班林儀婷

 

    發展遲緩或是自閉症光譜內的孩子們,在社會互動、認知等等學習上的困難,往往受到其觀察、社會趨向、相互注意力等等基礎能力發展較弱的影響,而其社會互動能力的教學又是家中最頭痛的領域之一,延續上兩篇『親子互動的說學逗唱』、『延宕教學技巧』,接下來想與各位分享的互動教學技巧為:『模仿』

 

    模仿能力為什麼重要?一般幼兒在出生到生命的頭幾年,以及到我們成人階段的學習,無不運用模仿這個基礎的能力。不論是『表情的模仿』、『動作的模仿』、『行為的模仿』、『認知的模仿』等等,都會影響日後與他人的互動表現,例如:小嬰兒模仿母親的表情,母親即給予更多笑容、聲音的回饋,進一步更可以拉近親子之間的關係;在幼兒動作模仿的部分,一般幼兒在遊戲中,會模仿能力較好或是表現較有趣的同儕的動作、行為,除了可以學會新技能外,同儕間的模仿也是一種情感的認同,在孩子的心目中,你跟我做一樣的,表示你認同我,你喜歡我,我們是一國的!對社會互動能力較弱的孩子而言,這一類的行為不是數量少、就是品質較差,當然,就不容易產生有品質的互動,也就缺乏友誼的建立。

 

    在日常生活中,如何提昇模仿能力呢?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來進行,以下依序說明:

 

一、  我來模仿孩子

 

    對於年紀小、能力較弱的孩子,孩子對於人的興趣缺缺或是抓不到重點,也缺乏眼神注視或是觀察的能力,此時,我們可以反守為攻,轉換自己的角色,由成人去模仿孩子的動作。日常生活中的所有動作都可以嘗試,我曾經模仿過幾位孩子自我刺激的動作,看似沒有意義,但是卻成功吸引了孩子的目光與興趣,他們會發現自己的動作被爸爸媽媽或是老師注意到,製造類似『咦!你也在拍手』、『你也喜歡轉轉阿!』的感受,孩子對我們的動作有所注意,或是產生興趣,就可以藉此延長他觀察成人的時間,或是有孩子會改變自己的動作,去試試看成人是否有觀察到等等,對孩子來說,就展開模仿的第一步囉!

 

        給爸爸媽媽的話

 

1. 這類活動要成功,取決於成人的態度,當成人能夠放下自己的權威角色,去模仿孩子的表情、動作時,您與孩子的距離就更拉進一步,對孩子而言,也會發現您認同他的情感,這部分情感的分享也很重要喔!

 

2. 成人模仿孩子之餘,可以突然停格,或是突然做錯,觀察孩子是否真的注意到自己的行為。

 

3. 在模仿孩子的動作或聲音時,請注意自己的位置,儘量可以正面面對孩子,壓低身體讓孩子容易觀察到自己,以避免孩子無法觀察。

 

二、  製造情境讓孩子模仿成人

 

    當孩子開始注意到大人,或是原先就具有基礎的『眼神注視』或觀察能力時,我們可以開始引導孩子模仿大人,首先,可以在與孩子互動時,準備一式兩份的玩具或樂器,像是手搖鈴、沙鈴等等,位置安排讓孩子可以清楚觀察到大人的動作、表情等,然後,先以模仿孩子動作引起動機,在連續2-3循環後,大人可以主動改變動作,或是配以特別的聲音,例如:哇、喔、呼呼等,讓孩子可以明顯察覺到大人的動作已經改變,進而模仿大人的動作。

 

    可以加入一些固定的唱誦或是關鍵字的提醒,像是玩『請你跟我這樣做』等等的互動遊戲,讓孩子可以透過簡單的規則,讓孩子可以依循遊戲的規則,能夠更進一步觀察、模仿,或是更進階的輪流模仿,更可以增加模仿的樂趣喔!

 

給爸爸媽媽的話

 

1. 希望孩子能模仿大人時,不急著去拉孩子的手或是扶孩子的臉,避免過多的協助,方能增加孩子主動性的模仿。

 

2. 當大人要示範動作讓孩子模仿時,請注意自己的位置、表情或是動作的呈現,是否可以讓孩子確實的觀察到。

 

三、  製造情境讓孩子有機會模仿同儕

 

    當孩子在一對一的活動,或是與成人的活動中,都可以完成模仿的動作時,就需要考慮到更多自然情境類化的能力,此時,建議可以多安排2-3人的小組活動,開始進行時,建議先找能力較佳的遊戲同儕,例如:較能等待、觀察、有耐心等等特質,讓孩子可以在小組當中練習模仿的遊戲,像是『請你跟我這樣做』、『簡化猜領袖』遊戲等,幫助孩子製造情境,將模仿的對象轉化為普通同儕,再慢慢的將情境擴充到不同的學習角落、活動。

 

    當孩子開始模仿其他同儕的表情、動作與行為時,可以多給予正向支持,尤其鼓勵具有情感分享功能的模仿,例如:模仿同儕堆疊積木、模仿其他幼兒唱歌跳舞等等,透過成人的鼓勵,普通同儕也會注意到,自己已經有小小粉絲,也會更加注意我們的孩子喔!

 

    給爸爸媽媽的話

 

1. 孩子在規則性遊戲中,比較容易表現模仿的能力,此時要注意模仿對象的表現,也可以製造機會讓孩子輪流模仿。

 

2. 當孩子模仿能力增加時,可能會出現大量不適切行為的模仿,例如:大叫、故意滑倒、拍人等等,此時,正是機會教育的好時機,請爸爸媽媽可以運用這個機會,教導孩子『同理』他人的感受,或是,提醒他這樣反而無法讓同儕喜歡他等等,儘量避免用『制止模仿』的方式處理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tying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