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小小孩的口語能力,常常是很多父母,判斷孩子是否有狀況的一個指標,怎麼發現,其實很複雜,我這裡不詳說(請參閱各大發展海報與網站)

我想做一點點提醒,口語固然重要,在形成口說之前,卻有很長一段路要走。溝通的形式其實很多,舉凡動作、表情、聲音乃至於文字,都是其一,溝通的教學,很難不流於「教導溝通方式」,然後就又導向:教會說幾個字的句子⋯⋯的成果評量。年齡越小,能力尚未發展穩定的孩子,個人的淺見是:先「陪」養溝通的意圖/動機,比「教」出溝通的方法,來得更有效益,同時,在語用上,也具類化的彈性。
以分享為例,孩子如有溝通的意圖,主動分享的快樂指數,就會提高,帶來的正向情感影響更大;或是,以要求幫忙為例,如果孩子有「請他人幫忙」的動機,肯定不用自己困在原地發脾氣,也不太需要大人問:「你需要幫忙嗎?」當然,這些主動的「陪」養,需要大量的環境、成人的陪伴、示範,決不是一蹴可幾,也不是用什麼特效藥就可以看到效果的,小小孩的發展、學習,與他們的經驗有非常大的相關,這也是為什麼我覺得開開心心玩,很重要的原因。

坊間的書籍、網站、家長團體非常的蓬勃,我們應該學習判斷,自己與自己的孩子,適合哪個方向,青菜蘿蔔,各有所好,跟選另一半ㄧ樣,自己選的、自己選的、自己選的。

By 小林老師的遊戲人生
#附上一張很值得討論的圖
(為什麼值得討論,如果有人有興趣再說)
#專職台傭身份即將轉換為兼職不是說不能兼職嗎

arrow
arrow

    ytying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